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场流动性过剩与供给侧结构变化所引发的原材料涨价危机开始席卷全国。接线端子排连接器也难逃魔掌。春节过后,随着各种势力的不断加码,涨价潮妖氛日炽,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正以极度震撼的方式登场。
从去年6月以来,国内大宗商品持续上涨。据央视财经报道:铜涨了38%,纸涨了50%,塑料涨了35%,铝材涨了37%,铁涨了30%,玻璃涨了30%,锌合金涨了48%,不锈钢暴涨45%,IC涨了100%。进入2月底,原材料价格彻底失控,以20%、30%的幅度疯狂跳涨。
塑料、纺织原料、铜、能源、电子元件、工业原纸等工业原料的全局性疯狂涨价,完全打乱了终端品牌商的生产计划,很多生产线被迫按下暂停键。
失控的上游原材料涨价
自春节后开工以来,在不到十天时间里,各行各业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涨价,涉及几十个领域上千家企业。
塑料涨疯了
从假期回来后,塑料圈似乎开始了流行的屏幕模式:“重新调整4000!”,“爆炸150%”,“一飞冲天”,“创下新高”,大型工厂经常暴露有关提价和提价通知的信息,很难停止“上涨声”。工程塑料企业近期也纷纷发布调价公告,包括杜邦、SK、南亚塑胶、巴斯夫、松原集团、长春化工等企业在内,涨价幅度不一。
铜价:直逼历史高位
春节假期过后,被称为工业筋骨的铜材价格不断上涨,价格直逼2011年创下的历史最高位。业内人士认为,铜管、铜板带等是空调等家电行业的重要原材料,铜价快速上涨会对家电行业形成较大冲击。过去一年铜价的强劲上涨并未一枝独秀,镍、锡、铝和铁矿石等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均飙升至多年高点。
涨价背后的通胀魅影
对于原材料的疯狂上涨,国内的主流媒体依旧是避重就轻、老调重弹,无非是“中国经济复苏+美国疯狂印钞”的结果。这种情绪化的解读,只会令市场越来越不理性,并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
但问题是:过去的2020年,中国在居民收入明显减少,首季度长时期停工,且年度购房总支出在年度城镇居民总收支结余的占比高达96.2%的情况下,经济恢复真能立即使原材料需求提高到8年来从未有过的高度,导致供不应求?还有,美国疯狂印钞,为什么很多不依赖进口的原材料也疯狂上涨呢?
那么,为什么近几年来的涨价总是从原材料端开始呢?这主要是因为原材料端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导致产能更加集中,而且由于需求的持续萎缩导致终端商品低价竞争热钱无利可图,在热钱的加持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大宗商品被当作投资品进行炒作。
接线端子是电气领域应用广泛的连接器,端子主要由绝缘件(塑料)、五金件(铜、铁、不锈钢)组成,在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跳涨的情况下,接线端子产品的价格必然受到影响。在市场失去理性的情况下,还需要国家管理层出手才能更快更有效地抑制市场投机行为,为我国的实体经济稳健发展保驾护航,毕竟这样猛烈的价格上涨会严重冲击到我国的实体经济,同时还会放大国内系统性风险。